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
26 偽養生主 譯解

真偽混合版《養生主》譯解


《庖丁解牛》 譯解
藍色字體為莊子原著
褐色字體為可疑段落,未必是莊子原創,可能是後代的偽莊學者寫的。


莊子原文
意義講解




(可疑段落)
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;己而為知者,殆而己矣。為善無近名,為惡無近刑。緣督以為經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養親,可以盡年。
(意譯)
我的生命是有盡頭的,而知識是沒有盡頭的。以有盡頭的生命,去追逐角逐無盡頭的知識,是不行的。仍然去追求知識的人,到底也是危險而不可能的。
為善,要避免名譽。為惡,要避免刑法。
緣著「督」這種理路進行,就可以保護身體,可以保全生命,可以養護父母,可以延年益壽。
(解釋)
殆,

(李察分析)
這是中國哲學中,最混賬的話。這幾句,是中國文化中否定求知的理論來源。但為甚麼這話,要放到莊子的口中說呢?為甚麼偽莊子不敢署自己的真實名字呢?
莊子的意思,完全不同。
第一,莊子並不認為,生命是有限的。莊子認為,生命是一個整體,萬物與我為一,就不是有限。薪盡火傳,更不是有限。只有認為「生命就是身體」的偽莊子和孔子、老子,才認為生命有限。夸父逐日而死,為了追求一種真相,但夸父的精神不死。故事說夸父死前把杖植在地上,其後化為森林。這才是最積極最有意義的中國思想。只有無知之徒,才會說真理不值得追求。這是最大的廢話。而這廢話,就用偽裝的形式,放進了中國人最好的哲學文章中。可以想像,二千年來的青年人,一方面飽受儒學等級權威思想限制,一方面,當他們掉過頭來,往其他方面,尋求思想指引,卻遇到了這樣的假「高人」指點。他們能怎樣想?偽莊子指點他們,不要求知,但要保護身體,要保全生命,甚至要「養親」: 那就是孝養父母的意思,養親本來不是問題,但卻不是莊子的想法,甚至也未必是老子的想法,而是儒家的想法。如果否定求知,就是連養自己都不可能,又怎樣「養親」?這一段文字,肯定不是莊子的作品。因為,這是從個體出發的思想。一切以保存個體為目的。層次是在莊子下面的。莊子看到了宇宙境界,思想是從大生命的整體看的。不是從個體看的。

這一小段文字,是有意的安排。一前一後,把莊子《庖丁解牛》的精彩章節夾在當中。其實就是非常清楚的兩個不同中心思想,怎樣能夠合二為一?
1
(莊子原文)
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嚮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。合於桑林之舞,乃中經首之會。
(意譯)
庖丁為文惠君宰解一條牛。手之所觸碰,肩之所倚旁,足之所踐踏,膝之所抵著,響聲砉然,刀鋒所過,音聲騞然。全都合乎樂音節奏,有如桑林之舞,是經首樂章的和唱。

(李察分析)
高手和庸手的分別,很容易看得出來。就如同黃金和黃銅那樣,明眼人一看就看出來。這樣精美的文字,誰能仿效?沒有人能夠仿效。所以,許多時偽莊子一動筆,就會露出破綻。
2
(莊子原文)
文惠君曰:「譆,善哉!技蓋至此乎?」
(意譯)
文惠君說:「啊,真好。技術竟然可以達到如此地步嗎?」

3
(莊子原文)
庖丁釋刀對曰:「臣之所好者道也,進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時,所見無非牛者。三年之後,未嘗見全牛也。方今之時,臣以神遇不以目視,官知止而神欲行。依乎天理,批大卻,導大窾,因其固然。技經肯綮之未嘗,而況大軱乎!良庖歲更刀,割也;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數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發於硎。 彼節者有閒,而刀刃者無厚;以無厚入有閒,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

(意譯)
庖丁放下刀回答說:「我所愛好的是道,而那是超乎技術之上的。當初我解牛的時候,所見的無非是一條牛。到三年之後,卻看不見一條完整的牛。到如今,我是用心神而非以眼目觀察的。我的手足外在器官,審慎知道運作的界線,但運行的卻是內在心神。我依循天理,批開大的間隙,導向大的空虛,找到本來的道路。我的技術達到肉與骨之間未有著落的處所,何況那些大骨節呢?一個好的庖子,一年便要換刀。因為他只是割切。普通的庖子一個月便換刀,因為他是砍斫。現在,我的刀已經用了十九年,而刃口還是好像剛剛磨出來那樣。因為關節處必定有間隙,而我的刀刃,卻是全無厚度。以無厚入有間,就好像去到極大的空間那樣,有很多迴旋的地方。

(李察分析)
這裡只是短短的一段文字,卻是中國文化最精妙的關鍵之所在。

第一,莊子的目的是「道」。而「道」是並不神秘的。「道」可能是一種方法,一種哲學,甚至是一種領悟。「道」是比一般「技術」稍高的層次,未必是絕對的層次。

第二,莊子第一個提出了「心」和「形」的區別,也就是「內」和「外」的區別。所謂「以神遇不以目視」,就是說,他用的是內在的方法。外在的器官,是受內在的心神指揮的。語句雖然簡單,但卻是一個大原則,是中國哲學的重要方向。所有的細節,要由以後的人來補充。

就好像一座偉大的雕像,粗胚已經造好了。這也是中國人的思想方式。跟西方的假設、求証、証偽等路向,完全不同。

關於何謂「內外」,何謂「以神遇不以目視」,這是一個大題目,是一種大感受。而莊子也只不過是給了你兩句話,但落實去講,就要多花唇舌。請參看本書第九章。

(可疑段落)
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。
(意譯)
所以,十九年來,我的刀,刃口都好像是新磨出來那樣。
(李察分析)
這一句,明顯是衍文。是重覆上一段落。高手寫作,是不會這樣的。

4
(莊子原文)
雖然,每至於族,吾見其難為,怵然為戒,視為止,行為遲。動刀甚微,謋然己解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為之四顧,為之躊躇滿志,善刀而藏之。」
(意譯)
雖然是這樣,每到於交錯纏結的地方,我看到了困難,就會警惕。視線凝定,行動隨之。小小著力,牛就謋然一下子解開了,像一灘泥那樣堆在地上。我提刀站立,四面環顧,躊躇滿志,把刀妥善收藏。

(李察分析)
視止行遲之句,是中國文字的最高境界。一場非常複雜的大行動,幾句話說,就全部交待清楚。而更奇特是庖丁的態度,他不像是宰殺一條牛,而是像在進行一種偉大的經典儀式,是十足十的專注。因為,這小小廚房事務,就是一切人類行為的經典。若干冬烘先生,時到今日,仍看不到這種美文的最高境界,這裡加兩字,那裡又加兩句,以為莊子是他的作文課學生,文字非由他改動不可。簡直是嗚呼。

(可疑段落)
文惠君曰:「善哉!吾聞庖丁之言,得養生焉。」
(意譯)
文惠君說,「真好啊,我聽完庖丁的說話,就懂得養生的道理了。」

(李察分析)
細心觀察,「庖丁解牛」的主題,是「內外」,是人類面對宇宙的態度和對應方法。而不是「養生」。所以,這裡的文惠君一段話,是非常值得懷疑的。可能莊子另有所述,但已經被修改刪削,我們無法知道。但這是不要緊的。因為,偽莊子們是低能的,他們無法修改莊子「內外」的主張。硬加上「養生」一詞進去,也不會使莊子的本來中心思想改變。本篇題目,傳統說是《養生主》,但按此理路推想,也是偽莊子偽訂的題目。莊子原題,未必是「養生主」。也未必是「庖丁解牛」,不過,為了方便,暫借用而已。正式的篇名,應是「莊子文章之三」。

(可疑段落)
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:「是何人也?惡乎介也?天與?人與?」曰:「天也,非人也,天之生是使獨也。人之貌有與也,以是知其天也,非人也。」
(意譯)
公文軒看見右師,驚訝地說:「這是甚麼人呀?為甚麼只有一條腿呢?是天生這樣,還是人為導致的?」又說:「是天生的,不是人為的。人的形貌,是有這樣的。所以知道他是天生的,不是人為的。」


(李察分析)
「人之貌有與也」有三種解釋:
一,郭象注說,「有與」是「兩足共行」。
二,陳鼓應引述近人劉武的意見,認為「有與」就是天的賦與。
三,李察的意見認為,這一句與上文連讀。上文說:「天與?人與?」下文就回應「有與」,是「(人之貌)有與」。意思是「人的形貌,是有這樣的。」

但問題是,這裡無端端插進來的說話,有甚麼意思呢?跟上文「庖丁解牛」的意旨,有甚麼關係呢?答案是全無相干。只與偽作的前文「為善無近名,為惡無近刑」相干。偽莊子在「庖丁解牛」之前和之後加上偽作,此段是自行回應上文「為惡無近刑」。獨足是所謂的「天刑」。偽莊子勸喻世人不要為惡,否則會遭受「天刑」,是這個意思。

(可疑段落)
澤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飲,不蘄畜乎樊中,神雖王,不善也。
(意譯)
水澤中的野雞,十步一啄,百步十飲。也不希望被畜養在籠中。籠中的雞,神氣雖然旺盛,但卻不是「善」的。
(李察分析)
《韓詩外傳》卷九:「君不見大澤中雉乎?五步一噣(啄),終日乃飽;羽毛澤悅,光照於日月,奮翼爭鳴,聲響於陵澤者何?彼樂其志也。援置之囷倉中,常噣(啄)梁粟,不旦時而飽;然猶羽毛憔悴,志氣益下,低頭不鳴。夫食豈不善哉?彼不得其志故也。」
偽莊子這幾句話,可能就是來自《韓詩外傳》。或者,偽莊子的取材來源,跟《韓詩外傳》的作者韓嬰是相同的。而偽莊子加插此語,不過是自己註釋自己,為前文「為善無近名」一語助興而已。雖然,這是十分牽強的。


(可疑段落)
老聃死,秦失弔之,三號而出。弟子曰:「非夫子之友邪?」曰:「然。」「然則弔焉若此可夫?」曰:「然,始也吾以為其人也,而今非也。向吾入而弔焉,有老者哭之,如哭其子。少者哭之,如哭其母。彼其所以會之,必有不蘄言而言,不蘄哭而哭者。是遯天倍情,忘其所受,古者謂之遁天之刑。適來,夫子時也,適去,夫子順也; 安時而處順,哀樂不能入也,古者謂是帝之縣解。
(意譯)
老聃死,秦失去弔唁。哭了三聲,就出來了。弟子問他:「你不是老師的朋友嗎?」他回答說,「是的。」「那麼,你這樣弔唁,是不是合適呢?」「當然是合適的。當初,我以為他也是個人物了,而今才知道他不是。剛才我進去的時候,見有老人哭他,像哭兒子。有年輕人哭他,如哭母親。他們這樣子會聚,一定有不想弔唁而弔唁,不想哭泣而哭泣的。那就是逃避天理,違背人情,是忘記了本來的本份。古時的人,說這就是逃遁天然的處分。他來,是他的時候。他去,是他的順應。安於時,處於順,悲哀和快樂都不可能侵入了,古時候的人,說這就是「帝」的解脫。(所謂「帝之懸解」,其中的「帝」是偽莊子所喜歡用的字。但甚麼是「帝」呢?是大自然,還是天帝,還是最高的解脫?)
(按學者杜而未在《莊子宗教與神話》一書解釋,這「帝」是指遠古宗教中的「月神」。但這是無關宏旨的。因為,問題不是誰來給你解脫。是不是月神來解脫,並無關係。問題是在解脫本身。真莊子並無解脫的想法。而偽莊子則認為人生是需要解脫的。)



(李察分析)
問題是,人應該不應該有情緒。悲哀的時候,是不是應該悲哀,而快樂的時候,是不是應該快樂?人是不是需要完全擺脫生命中的喜怒哀樂?

莊子對於生命,在《齊物論》中已經表達清楚。「非彼無我,非我無所取」(沒有上天就沒有我,沒有我,就沒有抉擇。)莊子認為,人是可以自己選擇的。而這種選擇,也不是甚麼「天的刑罰」。人不是為了追求解脫而活著的。人的活著,有更加積極的意義。因為人的抉擇,就是意志的表達,就是推動的力量。人是宇宙力量的一部份。這是莊子的積極見解。

從這一角度回看,所謂「解脫」,所謂「遁天之刑」,所謂「安時處順」都不是莊子的意思。

庖丁是一個懂得宇宙規律的智者。他能夠看到前進的最適當方向。他的目的,不是為了保存刀,而是為了更好、更有效的工作。究竟「刀」重要,還是「工作」
重要?這本來是很簡單的道理。但偽莊子想錯了。偽莊子以為刀比工作更加重要。就好比建築一座金字塔。到底是建築用的機械重要,還是金字塔重要?所謂「工作」,是個神聖的字眼,其實應該說是「任務」或者「使命」。所以,更逼近的問題是:是「刀」重要,還是「使命」重要?

當偽莊子以為「養生」是唯一的大事,以為「保存」那一把刀,或者「保存」生命中的「身體」,是生命中的唯一大事,那就不是一般的錯,而是對於宇宙整體思考的全盤錯誤。

所以,這才帶來了偽莊子的認命思想。偽莊子的想法,完全跟莊子不同。偽莊子的一個主題是「命」,所謂「安時處順」,即接受命運。偽莊子主張,命運是無可奈何的,是必須接受的,完全沒有主動抉擇的成份在內。

「接受」和「抉擇」不同,偽莊子跟莊子的不同,是非常明顯的。莊子認為,人是可以抉擇的。無論命運如何,人可以是主動的,是可以採取行動的。這一觀點,是《齊物論》中的主要觀點。 

當我們明確掌握了這一種分辨的觀點,偽莊子的其他偽作,都可以立即現形。在中國歷史之中,以「莊子」名義出現的著作這樣多,但絕大部份,都是偽莊子們的作品,而他們的特色,是一樣的。

所謂「解脫」,是偽莊子的見解。莊子從不提解脫的。為甚麼需要「解脫」呢?是不是認為,人是被造物主縛牢的,是囚禁的呢?這樣說,是不是以為,人是造物主的奴隸呢?這樣的想法,就是把「人」跟「大自然」對立起來了。如果我們不是很善忘的話,我們或者能夠記得,人與大自然,是一體的。人不是大自然的奴隸,而大自然也不是人的奴隸。這是做人的起碼認識,是作為一個人的起碼智慧。但偽莊子從「認命」的前提出發,卻來到了一個要求「解脫」的結論。這是中國文化中的消極不良成份,但卻被偽莊子硬加到莊子的書中。這是要不得的。這一種「認命」和「解脫」的思想,屢次在偽莊子的文章中出現。莊子內篇,舊說是有七篇,但事實上,只有三篇。就是《逍遙遊》
、《齊物論》、《庖丁解牛》這三篇。其他內篇文字,充斥的,大量都是這類認命和解脫的思想,其實是很容易明白,很容易了解,也一點都不深奧。所有的「深奧」內容,不過是偽莊子在故弄玄虛而已。

5
(莊子原文)
指窮於為薪,火傳也,不知其盡 也。
(意譯)
手努力的去檢拾柴薪,讓火傳下去。不知道柴薪已經燒盡了。

(李察分析)
(按:這是突然出現的一句話,是與前面庖丁解牛一段,全不相接的。只是,「薪盡火傳」是十分好的比喻,對於生命的內外觀點,有明確的解釋,所以,其中的意思,是與莊子的原來旨意相合的:雖然,這一句話,未必就是真莊子的話。

有一種解釋,可以把此句話與偽莊子的上文「帝之縣解」連接。這是學者杜而未提出的。他參考佛家哲學,以為,火是不好的,水才是好的。佛家的「寂滅」,就有火滅的意思在內。他把「帝之縣解」與「薪盡火傳」合起來解釋:「古代的人,以為至人就如帝神之解倒懸。如果用手不停的拾薪燃火,火仍要續傳而不熄滅。」杜而未說:「所以養生主的意思是:不當拾柴使火繼續下去,不要度貪欲生活,要歸真反樸,與道合一,要「縣解」,要和帝神同樣「縣解」。」

如果杜而未的說法正確,則這兩句話,就是偽莊子說的,而不是真莊子說的。因為,據說火就像人的慾望,要熄滅才好的。

但這種完全壓制慾望的想法,不可能是真莊子的話。一個純正的人,不會覺得慾望是壞事。能夠正確平衡自己,慾望是天然的本來賦與。食色慾,使人的外在肉身延續。而求知慾與溝通慾,則使人的內在生命延續。問題是要平衡而非壓制。

這一點,參考《逍遙遊》就可以見到:如果人生是這樣美好,獲得了自由,就能夠上天下地,遨遊於天地之間。那為甚麼還需要追求「解脫」?

因此,我們此處是根據莊子的本來用意,判斷這句話,是與真莊子的意思相合的。雖然我們無法分辨,真莊子是否真的有這樣說過。但這是與他的意思不相違的。
亦也許,這句話是應該插在其他地方的。所謂「亂簡」,就是說古書的竹簡錯置了,也不是不可能。但這句話本身,有獨立的意思。特別是其中所強調的「傳」字,就更加明確。生命是像火那樣傳下去的。生命表面是用基因傳下去的,但內在的生命是靈性的傳遞,而不是肉身的傳遞。沒有比這說得更好的話了。

而這句「薪盡火傳」的話,正好是作為「善刀而藏之」的注腳。因為,生命的目的,不是為了要保存肉身,庖丁的目的,不是為了要保存刀。庖丁的目的,是要講究工作方法,是要用心神去了解環境,要完美的完成任務。而偽莊子最錯誤的誤解,以為這篇文章,是要教訓我們好好的愛護身體,是要「養生」,要保存長生不老。但生命的目的是燃燒。就像柴薪那樣燃燒。刀始終是要「用」的,換言之是要毀滅的。但所完成的事業,可以傳承下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