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
23 庖丁解牛 譯解

確定真本《莊子第三:庖丁解牛》譯解



《庖丁解牛》譯解(李察按:本章原名,已無法查考。「養生主」三字,肯定與原著精神不符。
一般讀物,題本章為「庖丁解牛」。是比較直接的表達。
藍色字體為莊子原著
褐色字體為可疑段落,未必是莊子原創,可能是後代的偽莊學者寫的。



《庖丁解牛》 譯解
藍色字體為莊子原著
褐色字體為可疑段落,未必是莊子原創,可能是後代的偽莊學者寫的。

莊子原文 意義講解

1 (莊子原文)
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嚮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。合於桑林之舞,乃中經首之會。

(意譯)
庖丁為文惠君宰解一條牛。手之所觸碰,肩之所倚旁,足之所踐踏,膝之所抵著,響聲砉然,刀鋒所過,音聲騞然。全都合乎樂音節奏,有如桑林之舞,是經首樂章的和唱。

踦:粵音:gei2(音己、幾、紀)普通話:ji3
(the shin; to pierce; to touch)
砉:粵音:waak6(音或、畫、劃)普通話:huo4
騞:粵音: waak6(音或、畫、劃)普通話:huo4

(李察分析)
高手和庸手的分別,很容易看得出來。就如同黃金和黃銅那樣,明眼人一看就看出來。這樣精美的文字,誰能仿效?沒有人能夠仿效。所以,許多時偽莊子一動筆,就會露出破綻。

2 (莊子原文)
文惠君曰:「譆,善哉!技蓋至此乎?」

(意譯)
文惠君說:「啊,真好。技術竟然可以達到如此地步嗎?」

3 (莊子原文)
庖丁釋刀對曰:「臣之所好者道也,進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時,所見無非牛者。三年之後,未嘗見全牛也。方今之時,臣以神遇不以目視,官知止而神欲行。依乎天理,批大卻,導大窾,因其固然。技經肯綮之未嘗,而況大軱乎!良庖歲更刀,割也;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數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發於硎。 彼節者有間,而刀刃者無厚;以無厚入有間,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。

(意譯)
庖丁放下刀回答說:「我所愛好的是道,而那是超乎技術之上的。當初我解牛的時候,所見的無非是一條牛。到三年之後,卻看不見一條完整的牛。到如今,我是用心神而非以眼目觀察的。我的手足外在器官,審慎知道運作的界線,但運行的卻是內在心神。我依循天理,批開大的間隙,導向大的空虛,找到本來的道路。我的技術達到肉與骨之間未有著落的處所,何況那些大骨節呢?一個好的庖子,一年便要換刀。因為他只是割切。普通的庖子一個月便換刀,因為他是砍斫。現在,我的刀已經用了十九年,而刃口還是好像剛剛磨出來那樣。因為關節處必定有間隙,而我的刀刃,卻是全無厚度。以無厚入有間,就好像去到極大的空間那樣,有很多迴旋的地方。

卻:粵音:koek3普通話:que4
(still, but; decline; retreat)
窾:粵音:fun2(音款、梡、盥)普通話:kuan3
(hole; hallow; empty)
肯:粵音:hoi2(音海、豈、凱)普通話:ken3
(willing, consent to, permit)
綮:粵音:hing3(音興、慶、罄)普通話:qing4
(embroidered banner)
軱:粵音:gu1(音家、姑、孤)普通話:gu1
硎:粵音:jing4(音形、仍、營)普通話:xing2
(whetstone)

(李察分析)
這裡只是短短的一段文字,卻是中國文化最精妙的關鍵之所在。

第一,莊子的目的是「道」。而「道」是並不神秘的。「道」可能是一種方法,一種哲學,甚至是一種領悟。「道」是比一般「技術」稍高的層次,未必是絕對的層次。

第二,莊子第一個提出了「心」和「形」的區別,也就是「內」和「外」的區別。所謂「以神遇不以目視」,就是說,他用的是內在的方法。外在的器官,是受內在的心神指揮的。語句雖然簡單,但卻是一個大原則,是中國哲學的重要方向。所有的細節,要由以後的人來補充。

就好像一座偉大的雕像,粗胚已經造好了。這也是中國人的思想方式。跟西方的假設、求証、証偽等路向,完全不同。

關於何謂「內外」,何謂「以神遇不以目視」,這是一個大題目,是一種大感受。而莊子也只不過是給了你兩句話,但落實去講,就要多花唇舌。請參看本書第九章。

4 (莊子原文)
雖然,每至於族,吾見其難為,怵然為戒,視為止,行為遲。動刀甚微,謋然己解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為之四顧,為之躊躇滿志,善刀而藏之。」

(意譯)
雖然是這樣,每到於交錯纏結的地方,我看到了困難,就會警惕。視線凝定,行動隨之。小小著力,牛就謋然一下子解開了,像一灘泥那樣堆在地上。我提刀站立,四面環顧,躊躇滿志,把刀妥善收藏。

族:粵音:zuk6(音續、逐、軸)普通話:zu2
(family clan, ethnic group, tribe)
怵:粵音:zeot1(音卒、黜、倅)普通話:chu4
(fear, be afraid; shy, timid)
謋:粵音:waak6(音或、畫、劃)普通話:huo4

(李察分析)
視止行遲之句,是中國文字的最高境界。一場非常複雜的大行動,幾句話說,就全部交待清楚。而更奇特是庖丁的態度,他不像是宰殺一條牛,而是像在進行一種偉大的經典儀式,是十足十的專注。因為,這小小廚房事務,就是一切人類行為的經典。若干冬烘先生,時到今日,仍看不到這種美文的最高境界,這裡加兩字,那裡又加兩句,以為莊子是他的作文課學生,文字非由他改動不可。簡直是嗚呼。

5 (莊子原文)
指窮於為薪,火傳也,不知其盡 也。

(意譯)
手努力的去檢拾柴薪,讓火傳下去。不知道柴薪已經燒盡了。

(李察分析)
(按:這是突然出現的一句話,是與前面庖丁解牛一段,全不相接的。只是,「薪盡火傳」是十分好的比喻,對於生命的內外觀點,有明確的解釋,所以,其中的意思,是與莊子的原來旨意相合的:雖然,這一句話,未必就是真莊子的話。

有一種解釋,可以把此句話與偽莊子的上文「帝之縣解」連接。這是學者杜而未提出的。他參考佛家哲學,以為,火是不好的,水才是好的。佛家的「寂滅」,就有火滅的意思在內。他把「帝之縣解」與「薪盡火傳」合起來解釋:「古代的人,以為至人就如帝神之解倒懸。如果用手不停的拾薪燃火,火仍要續傳而不熄滅。」杜而未說:「所以養生主的意思是:不當拾柴使火繼續下去,不要度貪欲生活,要歸真反樸,與道合一,要「縣解」,要和帝神同樣「縣解」。」

如果杜而未的說法正確,則這兩句話,就是偽莊子說的,而不是真莊子說的。因為,據說火就像人的慾望,要熄滅才好的。

但這種完全壓制慾望的想法,不可能是真莊子的話。一個純正的人,不會覺得慾望是壞事。能夠正確平衡自己,慾望是天然的本來賦與。食色慾,使人的外在肉身延續。而求知慾與溝通慾,則使人的內在生命延續。問題是要平衡而非壓制。

這一點,參考《逍遙遊》就可以見到:如果人生是這樣美好,獲得了自由,就能夠上天下地,遨遊於天地之間。那為甚麼還需要追求「解脫」?

因此,我們此處是根據莊子的本來用意,判斷這句話,是與真莊子的意思相合的。雖然我們無法分辨,真莊子是否真的有這樣說過。但這是與他的意思不相違的。
亦也許,這句話是應該插在其他地方的。所謂「亂簡」,就是說古書的竹簡錯置了,也不是不可能。但這句話本身,有獨立的意思。特別是其中所強調的「傳」字,就更加明確。生命是像火那樣傳下去的。生命表面是用基因傳下去的,但內在的生命是靈性的傳遞,而不是肉身的傳遞。沒有比這說得更好的話了。

而這句「薪盡火傳」的話,正好是作為「善刀而藏之」的注腳。因為,生命的目的,不是為了要保存肉身,庖丁的目的,不是為了要保存刀。庖丁的目的,是要講究工作方法,是要用心神去了解環境,要完美的完成任務。而偽莊子最錯誤的誤解,以為這篇文章,是要教訓我們好好的愛護身體,是要「養生」,要保存長生不老。但生命的目的是燃燒。就像柴薪那樣燃燒。刀始終是要「用」的,換言之是要毀滅的。但所完成的事業,可以傳承下去。

(2007.6.6 小修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